close

  □牛日成
  廣州市6月10日召開動員大會,部署推進生態水城建設,繼5年前亞運大治水後再次啟動全面治水的大幕。其中目標包括2016年之前完成196項治理工程,消滅中心城區52個內澇點,到2020年實現廣州不再有臭河涌,全市所有河涌、生態湖等地表水全都達到水質功能區的要求。
  無論主動抑或被動,在廣州亞運前“一天一個億”豪氣治水不達理想,甚至多條河涌水質嚴重反彈之下,再次發力治水無疑是必需之舉。相關方案顯示,新一輪“水城”建設囊括的內容比亞運治水時更廣泛且要求更高,水污染治理則是其重中之重。方案描繪的理想藍圖既體現官方意志,亦誠為市民所期待。
  基於亞運治水留下諸多教訓,要確保新一輪治水巨資投入不打水漂,一招一式、一舉一動無疑須審慎而行。其中,對治水方略的科學論證及系統設計是必須探究的。此前有專家指出,廣州治水多年尚缺系統化研究,直指多數治水工程治標不治本,預言“支涌截污不搞好整個計劃就要落空”,結果一語成讖。比如,石井河整治10多年後還要“摸底細”及再砸30多億來治理;經歷四輪整治的獵德涌也要“回爐”,如此反覆大把燒錢尷尬不堪,新一輪治水當引以為鑒。
  對於上一輪的治水思路,職能部門曾稱已進行反思,坦承如果治水思路更清晰一點、標準再高一點、措施更得力一點,治污的效果會更好一些。而今,也清楚2015年底消除劣V類水體的目標十分艱巨。公眾期待政府部門做到“吃一塹長一智”,尤其是要敢於直面專家的“反對意見”。唯有全面總結治水經驗教訓,並對水污染狀況和改善方法進行科學研究論證,而非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”,治水才可望找到藥到病除的良方。
  與上一輪治水相比,此次最大的不同是建深隧。按計劃,東濠涌深隧改變計劃推遲一年到2016年底建成,隨後再建獵德涌、駟馬涌、荔灣涌、沙基涌4條深隧支隧。僅東濠涌深隧“試驗段”就需7個億,構建整個深隧系統更需250億之巨。雖幾經論證,但深隧能否成為治澇治污的救命稻草仍存異議,東濠涌深隧“試驗段”或因此而至今未開工,整個深隧系統也由原來的“一主七副”變成“一主四副”,同時“降調”為只是原有污水整治方法的“有效補充”。而且,境外城市建深隧均基於實現雨污分流的前提,但廣州尚不具備。可見,深隧建與不建、如何建仍是需斟酌的議題。
  當治水新戰役展開,計劃落實及工程管理問題就不容忽視。上一輪治水雨污分流工程,上百億資金被疑“挪用”於河涌景觀工程,致雨污分流工程實際僅完工三成,被指本末倒置。一些截污管網還發生漏接、錯接的低級錯誤。同時,廣州污水治理領域系列案涉及7件7人大案要案,也坐實了公眾對治水工程可能存在腐敗現象的猜疑。要確保新一輪治水投入都能用在刀刃上,最大限度壓縮可能存在的腐敗空間,針對性的監督機制務必跟進,加大環評、招投標、資金支出等重要信息公開力度,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。
  尤需提出的是,廣州新一輪治水首推“河長制”,由各區行政首長負總責。市政府與各區政府、市水投集團等13個單位簽訂“軍令狀”,推進不力將全市通報並問責“河長”。問責制對於保證治水工程按質按量推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上輪治水市政府同樣與各區各部門簽了責任狀,而最終卻並未見到有具體的績效考核與責任追究。治水事關重大,耗資巨大,且再也經不起折騰,問責制的兌現當一言九鼎,使生態水城建設真正貫穿“水民生”的主線,聚民心、謀民利、惠民生。
  牛日成  (原標題:期待廣州新一輪治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wgseiypmuqr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